一、基本特性
1、尺寸效应
当金属颗粒尺寸减小至10纳米级别时,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块体材料显著不同,主要因表面原子比例增加导致"高分散剂效应"。
纳米级金属颗粒会产生量子限域效应,原子数量的微小变化会显著改变其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。
2、形态特征
颗粒形状直接影响工艺性能,球形颗粒更利于制备孔隙均匀的多孔材料。
非球形颗粒可能导致制品性能各向异性,但可通过复杂形状系数进行量化描述。
二、光学与电学性质
1、等离激元共振
金纳米颗粒在紫外-可见光区表现出特征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,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和光催化领域。
贵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反射率极低,呈现黑色外观。
2、导电特性
纳米颗粒尺寸减小会导致电阻升高,例如10-25nm钯微粒的电阻率高于块体材料。
金纳米颗粒可增强电极导电性,经修饰后可制备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。
三、热力学性质
1、熔点和热容
纳米颗粒因表面能增高导致熔点显著下降,该现象在银、金等贵金属中均存在。
纳米钯晶体的定压比热容比多晶钯高5%,且随粒度减小持续增大。
2、热膨胀行为
纳米银在373K以上出现异常热膨胀,其平均热膨胀系数高于块体银。
四、机械性能
粒度影响:金属粉末的压制和烧结行为强烈依赖于粒度分布,工业用多孔材料通常采用1-500μm颗粒。
延展性:宏观金属普遍具有良好延展性,但纳米颗粒的力学行为更取决于其表面原子排列。
五、典型应用
催化:利用量子尺寸效应增强表面活性。性能的复合材料。
扫一扫关注我们
扫一扫微信咨询